文 | 张姐
有一件事,张姐一直想说,但迟迟没有动笔。直到最近,又看到了很多相关新闻,于是决定跟大家好好聊聊。
关于家暴这件令人深恶痛绝的大事。
最新看到的一则新闻里,妻子和丈夫结婚七年,这七年里,丈夫丑行不断。
喜欢赌博、常常夜不归宿,还总无端生起猜忌,对妻子拳脚相加,甚至还会当着孩子的面动手。
每次暴力结束后,丈夫又开始忏悔、道歉,保证再也不犯。
一开始,妻子选择原谅。但结果可想而知——生活陷入了暴力循环,丈夫从来不是真心悔改。
家暴从来只有0次和无数次,每一次的容忍都只会助涨暴力气焰。
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中,不知道丈夫的拳头什么时候会突然降临。
这两年,妻子开始报警,记录在册的有十余次,其中还有两次是儿子替妈妈报的警。
每次看到家暴的新闻,张姐都怒不可遏。那些无能的、无法解决自己问题的窝囊男子,只知道对妻子挥舞拳头。
而每一个故事里,不幸的妻子几乎都在忍受,几乎都会相信丈夫事后的保证。
但事实上,那些保证都是假的。那些承诺和悔意,不过是鳄鱼的眼泪。
动过一次手的人,一定会动第二次,第三次……无数次。
就在8月份,演员王东的妻子,发视频曝光了王东的家暴行为。
视频中的王东凶狠至极,一边叫骂着“我打死你”,一边跳起来殴打妻子。
不仅仅用拳头施加暴力,他还抡起了实木床板拍在妻子身上,甚至还丧心病狂到要去厨房拿刀。
那个狰狞的样子,哪里还有半分人性。
如此证据凿凿、触目惊心,可男方却并未进行过多反省。
他将家暴这项「违法行为」偷梁换柱为「过激行为」;
他明明是施暴者,却说自己终于解脱,不用再被折磨和威胁;
……
荒唐又滑稽的狡辩,实在好笑,又实在叫人不齿。
家暴真的太常见了。
常见到,不管什么时候,只要在网上搜一下,都能发现无数带血的惨痛案例。
因为丈夫不喜欢自己看街舞综艺,所以便被虐打;
而这样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,当初在自己怀孕时,也被殴打过。
醉酒男不仅家暴妻子,还持刀袭警;
丈夫强行拖拽有5个月身孕的妻子,事后解释为夫妻之间的“小矛盾”。
丈夫在殴打妻子,拽着妻子的头发撞击桌子时,身旁的儿子上前劝阻;
打红眼的丈夫,连儿子一起殴打。
事后的解释依然是:过激行为。
太多太多了。
有一些我们能看到,但更多的都发生在关起门的家里,发生在无人知晓的角落。
世卫组织曾发布报告:每3名女性中就有1名曾遭受过暴力,而施暴者往往都是亲密伴侣。
你们知道最让张姐觉得好笑的是什么吗?
是这些施暴者掩饰暴行,毫无逻辑地编理由的丑恶嘴脸。“我将妻子打进医院,只因妻子性格太刚”“打完妻子后,我也解决问题了,用的是下跪道歉的方式”“妻子没接我电话,我就打了她一顿”“我打自己的老婆,处理自己的家事,有问题吗?”“我喝了点酒,有点上头”“我担心妻子背叛我”……
诸如此类,比比皆是。
在施暴者眼中,他们好像总有理由,总能自圆其说。错的不是他,而是对方。要不是对方说了什么,做了什么,自己何至于动手啊?
好奇怪,好离谱,但又好真实。
可最可怕的是:
遭遇家暴后,不懂反抗、不懂挣脱,越陷越深,会让两个人之间的暴力最终演变成一个家族的暴力循环。
也许有人还不知道,家暴是可以“后天遗传”的。
父母家暴的孩子,比起父母相处和谐的孩子,更容易有家暴行为。
张姐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:小张从小生长在父亲的暴力阴影之下,因为看过好多次父亲打母亲的样子,小张对暴力行为深恶痛绝,觉得所有会对家人施加暴力的,都算不得上男人。
但很不幸的是,长大成家后的小张,也开始对妻子施加暴力。
事后,小张也反省过,自己怎么能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,但下一次,他还是将双脚踹向妻子。明明那么痛恨家暴,但最后还是变成了施暴者,这样的案例并非少数。
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失去了应对情绪的能力,在大人身上他学不到如何尊重自己的另一半,他潜移默化中记住的是暴力行为。
所以,当自己面临同样的情况,便有可能展现出像父亲的那一面。
所以啊,各位妈妈们,为什么不能容忍家暴,因为我们不仅要为自己负责,也要为孩子负责。
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很容易有性格问题,自闭、抑郁、高敏感等等;而更可怕的是,可能成为下一个施暴者。
多年前,张姐看过一部纪录片,叫《沉默在尖叫》。
采访的是一些监狱中的女子,她们被关进去的原因基本一致:因为忍受不了丈夫常年的暴力,动手s了丈夫。
里面的每一个故事,都沉重到叫人快要呼吸不过来。
有个叫燕静的妈妈,被判了无期。
她杀丈夫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。
丈夫是私人煤矿的保镖,身上有枪。他总有事没事对燕静说,“小心我一枪打s你”
燕静尚未生产时,丈夫就叫嚷着“你要给我生个儿子,要是个女儿,我就掐死她”
燕静本以为丈夫是说着玩,没想到他真的一边喊着要掐死女儿,一边将手伸向孩子脖子。
千钧一发之际,燕静扳动了手枪。
主持人问她,再有一次机会了,还会这么做吗。她说,没有第二个选择。
“为了孩子,我死我也值啊。”
“(失去自由)总比让她失去生命强吧。”
有个叫安瑞花的女性,常年被丈夫家暴,眼睛都被打坏掉了;女儿脸上也被打出了一道疤。
在丈夫又一次醉酒殴打自己,并扬言杀死她全家时,安瑞花举起了刀。
后来,记者采访女儿,怎么看待母亲。
女儿说,母亲带来了安全感。家里不会再有爸爸了,不会再有噩梦……
说真的,再次回忆这些案件,张姐早已满眼泪花。这些女性太不幸了。
今日自然非以往,如此深重的不幸不应当再发生,法律和制度也更规范,而人们的意识也更加清晰、理智。
但张姐为什么还要提到这部纪录片呢?因为痛,太痛了。
那些深受家暴折磨的女性,活得真的太痛苦了;而那些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,也满是伤痕。
还记得电影《记忆大师》中,沈汉强小时候因为忍受不了母亲被父亲家暴,想要逃离却不得;最终给了母亲安眠药,导致母亲离世。
他声称这样做是因为不想看到父亲再打母亲了……到最后,他走向万劫不复之路。
而这一切的源头是,父亲的家暴。
家暴是可耻的,是不该被容忍的。
@人民日报 曾分享过潜在家暴者的13个特征是什么?希望大家都能擦亮眼看清楚,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警惕这样的人。
最后,张姐再强调一遍:
家暴不是夫妻吵架,不是过激行为,而是人身伤害,是犯法行为。
对家暴千万不要有幻想,有1次就会有无数次,别心软,别原谅!
面对家暴,每个都有说“不”的权利!
– END – 本文作者:张姐,我手写我心,享受有余温的人生。